全品類食材一站式配送服務商
打造中國安全食品供應鏈知名品牌
全國服
務熱線
400-030-0090
極端天氣對農產品生產運輸的影響有哪些,農民如何應對極端天氣?
發布日期:2022-06-07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農產品的生產很大程度依賴于氣候環境,風調雨順能夠讓糧食作物順利生長,最終帶來豐收。但自然天氣總是變化多端,惡劣的天氣會嚴重影響到農產品的正常生長,導致產量減少。常見的惡劣天氣有:大雪、冰凍、低溫、大風(揚沙)、高溫炎熱、強降雨和連續降雨等。
大雪天氣處于冬季,糧食已完成收獲,主要就是影響到正常的運輸。大雪容易造成路面積雪,行車受阻或易造成車輛打滑,引發事故。而南方常見的惡劣天氣就是連續的高溫、降雨或冰雹、洪澇等。連續的高溫會導致農產品作物水分快速蒸發,最終枯萎死亡。強降雨則讓農作物根系泡水腐爛,代謝活動受阻,最終死亡。暴雨過后,農田也容易結板,影響農作物呼吸。冰雹對水果等農產品易造成損傷,影響銷售并造成減產。洪澇則會對農田進行大面積的沖刷,對農業生產的破壞性很強。
極端惡劣天氣輕則導致糧食減產,重則損失慘重,顆粒無收。在面對極端天氣時,農民應當怎么做?
惡劣天氣的發生無法人為控制,農民應對極端惡劣天氣主要以預防為主。首先要做好天氣狀況的監測,及時了解氣象局發布的信息。對即將發生的連續暴雨做好預防措施,疏通排水通道,做好排水措施。連續高溫則做好防曬網的布置,及時補充土壤水分等。對于冰雹天氣,如果是水果豐收時期,則抓緊采收;對于糧食作物,如果是處在幼苗期,冰雹后幼苗損傷較大則及時補種,從而不延誤農業生產。
惡劣極端天氣對農產品生產與運輸影響很大。首先是導致糧食的減產,給農業生產種植帶來巨大的損失。其次,糧食的減產會直接造成農產品價格的上漲,進而影響大眾的飲食生活。面對自然天災,目前在農業生產中以預防為主,采取各項措施降低損失。同時在惡劣天氣結束后及時補種,盡可能減少損失。
往期內容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