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品類食材一站式配送服務商
打造中國安全食品供應鏈知名品牌
全國服
務熱線
400-030-0090
點外賣如何避開加工環境臟亂差的商家
發布日期:2025-06-13
如今許多商家為了效率,忽視店內環境,其后廚臟亂不堪,并且部分商家為了利益全然不顧消費者的飲食安全隨意添加各類添加劑,實在讓人心驚。作為消費者,點外賣時可通過以下多維度的篩選和判斷,避免“中招”:
一、平臺篩選:優先選擇高評分、高銷量商家
1. 看評分與評價
評分門檻:優先選擇平臺評分4.5分以上(滿分5分)的商家,評分低于4分需謹慎。評分反映了大量消費者的綜合體驗,低分商家可能存在衛生、口感、服務等問題。
關注差評細節:重點查看差評中是否有“吃出異物”、“包裝差”、“食物發酸變質”、“吃完腹瀉”等描述,若此類評價頻繁出現,直接避開。
2. 看銷量與開店時長
銷量參考:選擇月銷量稍高但不會太離譜(如月售超過9999+單)的商家,銷量較高通常意味著客流穩定,商家更注重口碑;但需警惕“刷單”商家(如銷量高但評價少或評價同質化),可結合評價真實性判斷。
開店時長:優先選擇開店1年以上的商家,新店可能存在管理不規范的風險(但非絕對,可結合其他方面進行判斷)。
二、商家信息核查:證照齊全+實拍圖透明化
1. 查看商家證照
在平臺“商家詳情”頁面,點擊“資質信息”,必須查看:
營業執照:確認商家名稱、地址是否清晰,經營范圍包含“餐飲服務”。
食品經營許可證:重點看“許可經營項目”是否包含所售品類,且證件在有效期內。若未公示證照,直接排除。
2. 查看廚房實拍圖
部分平臺會展示商家“廚房環境”實拍圖(如美團“商家”頁面的“店鋪環境”),若能看到:
廚房地面、操作臺整潔,餐具分類存放,食材生熟分離,無明顯油污或雜物,則衛生風險較低。
若實拍圖模糊、廚房昏暗狹小、食材隨意堆放,甚至出現蟑螂、老鼠等隱患(部分差評會附圖),堅決不選。
三、菜單與價格判斷:拒絕“低價陷阱”與“異常品類”
1. 警惕價格過低的套餐
若某商家主食+配菜+飲料平常的套餐價遠低于市場價(如一份大分量葷菜蓋飯僅5-8元),則可能存在以下問題:食材來源劣質;濫用添加劑掩蓋異味;后廚衛生差,加工過程不規范。
2. 觀察菜品描述與品類
避免“重口味”或“顏色異常”的菜品:如過于鮮艷的菜品、辣到異常的食物、長期打折的“秘制料理”。
選擇簡單烹飪的菜品:清蒸、白灼、燉煮類菜品比油炸、麻辣類更易暴露食材新鮮度,添加劑使用概率會低一些。
慎選“大而全”的菜單:一家小店同時售賣漢堡、炒菜、燒烤、奶茶等多種品類,可能存在后廚混亂、食材交叉污染的風險,優先選擇垂直品類商家。
四、包裝與配送細節
1. 關注包裝完整性
收到外賣時,檢查包裝是否密封(如用封口貼、一次性封條),若包裝破損、湯汁滲漏,可能在運輸中被污染。
優質商家的包裝通常會考慮防灑設計(如餐盒有扣蓋、湯汁單獨分裝),而一些商家則可能用劣質塑料袋隨意打包,甚至出現食物直接接觸外包裝的情況。
2. 注意食物溫度
熱食到手時應保持溫熱,若食物冰涼,可能是提前做好長時間存放,或未做好保溫導致食物在配送過程中變冷,增加細菌滋生風險。
五、品牌與口碑
1. 優先選擇連鎖品牌或知名門店
連鎖品牌通常有統一的后廚管理標準、食材供應鏈和衛生監控體系,雖不是絕對安全,但風險遠低于無資質小店。
2. 避開“純外賣店”陷阱
部分商家無實體店,僅在平臺接單做外賣,若商家詳情中地址標注為“某寫字樓/居民樓內”,且無到店消費評價,建議謹慎選擇,此類店鋪可能后廚環境簡陋,甚至無證經營。
一般情況下建議盡量減少點外賣的頻率,購買食材自己在家烹飪更能保障飲食安全與健康。
往期內容